本計畫藉由現地調查監測數據、遙測技術及空載光達施測技術室內分析成果,追踪及評估石門水庫集水區土砂災害歷程與復育情況;再由土砂容許流出量,探討對主流沖淤變化影響;以及進行崩塌地外擴面積調查及分析;最後,彙整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執行成效檢討總報告,供後續集水區保育治理策略擬定之參考及建議。
茲將本計畫工作成果摘錄如下:
(1) 本計畫依據最新土壤厚度調查成果,修正水保局已建立之土壤厚度經驗式,可於後續災害事件發生,初步估算新增崩塌土方量,將有助於相關單位進行災後復建工程規劃之參考。
(3) 101年之0610豪雨、泰利颱風、蘇拉颱風接連侵襲石門水庫集水區,蘇拉颱風後之山坡地範圍內崩塌地面積為36.59公頃,相較於100年變動不大,可能是由於保育治理工程投入,而加速山坡地之崩塌地復育。
(4) 現階段石門水庫集水區山坡地範圍之植生覆蓋率為86.36%,接近於艾利颱風災前植生覆蓋率;此外,各重要治理分區植生覆蓋亦屬良好,且呈現穩定復育。
(5) 匹亞溪、蘇樂溪、砂崙仔溪、下文光溪及抬耀2號野溪等5子集水區之土砂運移分析成果顯示,治理後土砂流失量皆已大幅下降,降低為治理前土砂流失量之8%至49%;另就土砂遞移率而言,各集水區治理後亦皆優於治理前,差異達1.5倍至2.8倍左右,其治理前之遞移率為97%,治理後則降低至35%。
(6) 本計畫完成鐵立庫地區之大規模崩塌地潛在外擴滑動邊界及標註相關地表特徵;另由樹年輪分析顯示,近期應持續注意鐵立庫大崩塌右翼區域及鐵立庫明隧道旁崩塌左翼,是否於後續颱風豪雨期間有滑動現象,並建議納入未來整治重點區域,以免造成土砂大量淤積及道路中斷等相關災情。
(7) 本計畫利用一維河川縱斷面數值動力模式,模擬土砂容許流出量,並以該成果擬定短、中、長期相關策略,進而作為分級進行災害管理及相關治理工作之參考。
(8) 本計畫彙整石門水庫集水區95年至100年治理成果。6年間歷經多次颱風及豪雨考驗,治理後之山坡地崩塌裸露面積相較於艾利颱風後大幅下降約230公頃;且依據土壤沖蝕量現地監測成果顯示,五大集水區土壤沖蝕量抑制百分比約為32.3%,顯示邊坡經整治後,對於降低土壤沖蝕量成效顯著,可減少入庫泥砂量供應及降低高濁度現象發生可能性。
關鍵詞:石門水庫、空載光達、植生復育、保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