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集水區土砂歷程調查與災害評估
摘 要
本研究利用多尺度集水區土砂監測及調查技術,以及搭配集水區現況調查建立具時效性背景資料,據以具體化說明石門水庫集水區六年整治計畫期間保育措施治理前後土砂控制、環境復育情形及河相地形變遷;同時,透過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成效評估經驗,完成建立一套集水區土砂評估及監測工作計畫程序研擬,供作其他水庫集水區整治規劃參考。
茲將本計畫工作成果摘錄如下
- 五大集水區土壤沖蝕量抑制百分比之平均值約為31.3%,顯見透過人為復育加速植生及崩塌坡面治理工程,能有效抑制並改善土壤流失狀況,確實達致減淤降濁之治理標的。
- 五大集水區中以玉峰集水區現況總體儲砂量最多,達533.05萬m3,約佔五大集水區總體儲砂量之47.9%;續究防砂設施剩餘儲砂空間,第1、2階段整治工程剩餘儲砂量分別為1.086.79萬m3,以及198.54萬m3。
- 利用UAV完成中低空拍照片再搭配非常規攝影量測,未來若發生大規模土砂災害時,可進行蒐集即時災害初期二維照片圖資,同時產製三維地形資料,概算土砂變動量體,助於及時防救災決策及災後應變。
- 經比較多時期空載LiDAR施測產製高精度數值地形資料,可以發現集水區治理後土砂生產量皆已大幅下降,平均約為治理前土砂總產量之43%,尤以泰平溪子集水區最高;另就土砂攔阻率而言,各集水區治理後亦皆優於治理前,其治理後土砂攔阻率約為治理前之1.5至27倍左右,以抬耀2號野溪最為顯著。
- 五大集水區已治理區相較於未治理區崩塌復育成效較佳,尤以玉峰集水區最佳,其已治理區崩塌復育成效約為未治理區之2.23倍;表示經六年分年分期治理,確實有效加速植生復育速率,達至土砂安定度並抑制土砂流出。
- 本計畫完成研擬集水區各治理階段土砂評估及監測工作計畫程序,作為國內水庫集水區執行土砂評估與監測工作之參考依據,供其它水庫集水區治理或相關研究借鏡參考。
關鍵詞:石門水庫、土砂控制、保育治理成效、環境復育、Li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