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集水區環境資料及土砂災害風險評估(2/3)

本計畫完成全台20座重要水庫集水區土砂環境資料蒐集、更新及分析工作,修正水庫集水區土砂生產環境檢查評估作業流程,據以檢視整體進水庫集水區水土環境及精進相關作業內容,藉以評估需加強水土保持或持續監測區域空間區位,供以保育治理規劃;同時,藉由多尺度環境監測資料,持續追蹤曾文南化烏山頭實施計畫年度執行成效,據以回饋後續水庫保育實施計畫修正及滾動調整之依據。茲就工作成果所獲得重要觀察與具體結論,整理如次。  

(1)本計畫於德基與霧社水庫集水區,共計辦理10處地表沖蝕量調查,每處調查4次,共計40(103528日至103927);由調查成果統計發現,霧社與德基水庫集水區累積土壤平均沖蝕深度分別為0.80cm0.88cm以德基水庫沖蝕深度略大於霧社水庫,約為1.1倍。

(2)利用既有歷史土壤沖蝕資料,以及本(103)年度新增辦理土壤沖蝕量測數據,建立北、中、南、東部沖蝕深度與降雨量關係式。另依水保局(20112012)空載LiDAR施測成果,建立南部坡面崩塌深度經驗推估式。前述兩項土砂經驗推估式,可供做水庫集水區土砂環境例行檢查評估應用。

(3)以水庫集水區土砂環境資料為基礎,結合目前建立土砂推估模式,初步以曾文水庫集水區為案例測試區域,建立事件型土砂影響區域境況評估流程;發現事件型土砂影響區域境況評估測試結果,皆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為NCDR)推估成果相對較佳,且總體正確率皆達六成以上。未來結合即時事件公布事件雨量資訊及土砂環境資料庫,評估災害可能發生地點及風險高低,供以預先進行土砂防治工作、水土保持需求、野溪清疏評估作業,降低土砂災害損失。

(4)由本計畫水庫集水區土砂環境檢查評估結果發現,經檢查評估發現,現階段全台20座重要水庫集水區中,僅石門、霧社、德基、曾文、白河、阿公店等,6座在槽水庫集水區仍有辦理野溪集水區潛勢土砂分級之需求,其餘水庫集水區坡面供砂量屬自然情況,對於整體環境尚未有嚴重影響。

(5)於考量治理面、災害面、環境面等面向後,依據本計畫水庫集水區野溪潛勢土砂分級流程,將前述6座在槽水庫集水區之野溪潛勢土砂區域,分為ABCD等四類;建議未來可針對前述分級結果辦理現地調查,並配合實際環境需求,研擬相關處理對策,以有效確實改善水庫集水區土砂環境。

(6)民國103年麥德姆颱風後,曾文水庫內山坡地崩塌面積由原358.8ha縮減至57.9ha;南化水庫集水區由21.1ha縮減至7.4ha;烏山頭水庫集水區由7.1ha縮減至1.2ha。此外,前述3水庫集水區山坡地範圍植生覆蓋率分別為88.83%69.92%59.05%,植生覆蓋率相較於莫拉克颱風後,皆有明顯復育;顯示受到人為治理影響下,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皆能有效抑止既有崩塌地面積持續擴大,加速復育效果。

(7)依據治山防災構造物現地調查成果,配合現地實測法推估莫拉克颱風災害後治理至迄今(98103);以曾文水庫集水區河道總防砂量為鉅,為521.13m3;南化水庫集水區次之,為116.86m3;烏山頭水庫集水區較小,為5.12m3;顯見治理後上游土砂生產環境皆有改善,充份說明治理工程有效調節並減少集水區土砂流失,且落入河道土砂已可有效防治。

(8)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集水區於民國99年至1039月期間(約計5),上游集水區於坡面供砂區域呈逐年降低趨勢;山坡地區域總土砂防治量為1,589.9m3約達執行計畫防砂目標之92.5%。由此可見,各水庫上游集水區經治理後所洐生土砂防治成效,確實能讓庫容減少淤積量,延長水庫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