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災區土石流發生因子關連性探討

核心技術名稱: 坡地災害調查與防災疏散避難規劃遙測影像處理與分析土石流風險評估與災害管理

主持人:曹鼎志  02-87919198#339 承辦人: 

摘  要

       莫拉克颱風在民國98年年8月7日至9日襲擊台灣,並在南台灣降下了大量的降雨,特別是屏東、嘉義、高雄等靠近中央山脈之區域。而莫拉克颱風後,大量詳細的現地調查被實行,也蒐集了相當多的災情資料,農委會水保局作為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之主管機關,分析土石流可能致災原因、條件,已成為莫拉克颱風災後土石流災害防治之重要工作。而本計畫「莫拉克災區土石流發生因子關連性探討」主要是探討莫拉克颱風時受災嚴重之六縣市(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中,218條土石流潛勢溪流之土石流發生因子。


       本計畫實際應用現地調查及莫拉克颱風災害資料,依地形、降雨、土砂來源來探討土石流發生的因子,計畫成果如下所示。

  1. 利用主成分分析、皮爾森相關性分析等統計分析法,將因子由101個篩選至18個,並藉由AUC值瞭解單一因子預測土石流,結果發現AUC值最高為0.5670,這代表無法以單一因子有效的預測土石流發生。
  2. 接著則採用泡泡圖及三維散布圖探討「集水區平均坡度」及「各潛勢溪流線50公尺環域範圍內之崩塌率」與雨量間相互關係,並歸納出莫拉克颱風時易發生土石流現象之因子區間。此外並採隨機森林演算法(random forest, RF)針對多變量因子間關連性進行研究與探討,發現莫拉克颱風時,土石流顯著發生因子分別是「有效累積雨量」影響最大(RI=0.0668),「時雨量」次之(RI=0.0222),之後依序「各潛勢溪流線50公尺環域範圍內之崩塌率」(RI=0.0189)、「10度以上有效集水區高度平均值」(RI=0.0180)。由結果可知,莫拉克颱風引發土石流最顯著因子是降雨因子,其次才是土砂來源(崩塌地)、集水區高程因子、集水區形狀因子及其它地形指標影響。
  3. 此外並以南投縣神木地區作為示範,藉由雨量及歷史災害事件推求神木地區發生土石流事件之下邊界;及購置凡那比颱風前後衛星影像進行崩塌地判釋,瞭解凡那比颱風前後崩塌地變化情形;及編修4期歷史DEM,探討投縣DF199潛勢溪流由下游至上游的歷年地形變化趨勢。
  4. 另外本計畫亦邀請兩位國際學者於100年8月27日至9月2日至台灣訪問,並於該期間舉行一場「100年坡地災害風險研討會」,以瞭解歐洲國家在土石流防災與水土保持之發展。


本計畫之各項成果可供土石流防災管理之參考。


關鍵詞:土石流、發生因子、統計分析、災害管理、數值高程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