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級地震模擬技術於近震源地震危害度分析之應用

核心技術名稱: 核能級地震危害度分析地震波模擬與強地動評估

主持人:邵國士  02-87919198#323 承辦人:林柏伸  02-87919198#317

摘要


       地震危害度分析為核能電廠決定設計地震的技術,此一技術包括震源-路徑-廠址之波傳考量,與地震發生頻率之統計,實踐此技術需有極高的科學背景資料,並要進行各種學說的整合,方能對未來可能的地震災害形成共識。國內地調所公布之斷層圖,其中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鄰近於核電廠,新增機組之規劃與溝通,勢必會被列為必要考量的項目。日本柏崎刈羽核能電廠之中越沖事件,其觸發斷層於建廠時期也納入評估,但因採用之衰減模式欠缺近震資料而造成預估失準。


       本計畫則希望運用地震模擬之技術建立科學資料,進行核能電廠地震模擬,並建立近斷層震源的地振動模擬資料,回饋於強地動衰減模式,以供地震危害度分析使用。此方法將為國內首次使用,並將影響未來地震危害度分析發展。地震模擬目前已納入日本核能耐震指針與 IAEA NS-G-3.3 中,美國 NRC 於 2008~2011 之四年地震研究計畫已有著墨,並贊助美國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深入研究,目的應是希望及時追上日本的腳步;日本於中越沖事件後大量宣傳此一技術,相信下次 NRC 的法規重點應在此處,故可藉此計畫積極準備未來需面對之要求。目前國內既有核電之地震危害度分析技術已不符 NRC RG 1.208 相關規定,為增進地震引致之核能電廠廠址強地動值評估之精確性,並研發日本與美國之地震模擬技術,以運用於進行特定震源之地震動情境模擬。


       本計畫擬將國際間最新之地震危害度評估技術與理論,結合台灣的地震與地質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一套適合我國核電廠址地質構造條件,且符合國際核能標準的地震模擬技術與程序,作為後續新建核能機組地震安全評估之參考方式,並落實評估技術的本土化與自我執行率。故本子項計畫之工作項目如下:

  1. 影響核能電廠之歷史災害地震資料調查與模擬,
  2. 建立地震波傳實境模擬之震源參數設定方針,
  3. 混合法(Hybrid)地震模擬技術研究,
  4. 核能級地震模擬程式建立,
  5. 近震源之地震動衰減律模式建立。